“对于现在的华美关系,你觉得你能做点什么?”一阵沉默之后,丁海军忽然问道。
“华美关系?”陈耕一怔。
现在的华美关系,可谓是降到了两国正式建交以来的最低点,尤其是本届小比尔政府,在对华态度上格外的强硬和敌视,美国政府的多位政要在许多场合上发表了不太好的言论,几年以后我们常用“政冷经热”来形容我们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但1994年的华美关系是“政治冷,经济也不太热”。
最要命的是现在的苏联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夜,在很多人看来苏联现在遇到的困难只是一时的,但陈耕却知道,苏联大概率撑不过今年了,一旦苏联垮掉,携击垮苏联余威的美国将会更加的不可一世。
“怎么?有什么不妥吗?”
看着陈耕紧皱的眉头,丁海军觉得陈耕的反应不太对劲:正常情况下,在听到这番话之后,陈耕的反应不应该是热切和激动的吗?他怎么会是这样一副反应?
陈耕没有回答,而是向丁海军问道:“你们对华美关系的未来变化比较看好?”
老丁同志不太理解陈耕为什么会这么问,但还是毫不犹豫的点头:“当然!虽然现在华美关系遇到了一些挫折,但苏联还在,华美关系的根基还在,而且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正在不断提升,去年,我们与美国的贸易总额已经突破了450亿美元,虽然两国的外交和政治关系很未免,但经济之间的往来却是在不断攀升的。”
这里多说一句,原本的1993年,华美贸易总额才堪堪达到320亿美元,因为陈耕的出现,很多情况都不一样了。
陈耕摇摇头:“我和你们的看法刚好相反,就两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来说,我认为这两年会很冷,未来的两三年内更冷,甚至有可能发展到出现某种程度的军事对峙的局面,两国关系的转机至少也要到三年后才有机会出现。”
“……”
老丁同志没有说话,但脸上错愕和难以置信的表情却瞒不住人:你小子在唬我吧?
陈耕没有说话,只是迎着老丁同志的目光点了点头:是的,我确确实实就是这么看的。
确定陈耕不是在跟自己开玩笑,再联想到陈耕与本届美国政府的关系,老丁同志的表情严肃了起来:“陈先生,你是不是……知道一些什么?”
事实上,此刻的丁海军心中早已经是惊涛骇浪:如果陈耕不知道了一些什么,他怎么可能如此明确的表示短期内不看好华美关系的向好发展?
再考虑到陈耕与多位美国国会议员、五角大楼的多位高管以及本届小比尔政府核心成员之间都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他知道小比尔政府某些对华策略的事情,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这么说倒也没错……”见丁海军盯着自己,陈耕摆摆手:“老丁,你别问,我能给你说到这个程度已经是极限了,如果你们相信我就最好‘过冬’的准备,当然,如果你们更加相信自己的战略判断,也没关系,我完全能够理解。”
“……”
丁海军不说话了,与此同时他的脑子开始飞快的转动起来:陈耕到底知道些什么?美国政府到底要做些什么损害华美关系的事?陈耕为什么又对这一点如此的笃定?又或者,陈耕是受到了小比尔政府的某些指示而故意放出的这个信号?
不怪丁海军想的多,甚至直接怀疑陈耕是否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指使,实在是陈耕透露的这个信息实在是太大、分量太重,甚至将直接影响华夏的一些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利益根本没办法与国家利益相提并论,个人利益也必须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让步。
但问题是,带着这么一个问题回去肯定是不行的,丁海军咬咬牙:“小子,如果你娶了我闺女,你就是我们华夏的女婿了,作为女婿,你既然知道了老丈人家接下来要遇到的困难,那你是不是应该拿出点诚意来?”
“我这诚意还不够?”面对丁海军这番近乎无赖的话,陈耕笑了:“老丁,别老想着从我这里打听些东西出来,实话实说,在不背叛美国利益的前提下,我确实可以再对你们说些什么,但我要问你一句:凭什么?”
“凭……”
只说出了一个字,丁海军就哑口无言。
他明白陈耕的意思了:我为了娶你闺女,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接下来到你们表现的时候了。
怎么表现?
当然是看华夏在这件事上的态度。
在知道了陈耕告诉自己的这些事之后,华夏方面当然可以用陈耕想要娶丁若烟这件事来获取更多的利益,但他们必须考虑到一点:一旦真的惹毛了陈耕,甚至引起了陈耕对华夏的敌意,对于华夏是好还是坏?
毕竟,这些年来,华夏在陈耕身上获取的好处太多了,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在可预期的未来,陈耕在华美关系方面必然会贡献越来越大的作用,而相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一个女人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哪怕这个女人是华夏外交系统二把手的亲闺女。
深深的看了陈耕一眼,丁海军点点头:“我会尽快给你一个消息的。”
估计陈耕突然拿出来的这个筹码会让很多人头疼了。
……………………
“什么?
陈耕有小比尔政府的内部消息,认为华美关系还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持续下跌?!”
丁海军带回来的这个消息,震惊了许多人!
毕竟那件事已经过去差不多四年了,时间可以淡化一切,随着华美两国经贸往来的不断加深,很多人、包括高层的一些主要领导都对华美关系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认为虽然现在的华美关系比较冷,但未来一定会再次转暖的。
可丁海军带回来的这个消息,却让很多人都是大吃一惊!在大吃一惊之余,就是激烈的争辩……
“陈耕不会是故意危言耸听吧?”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不可能!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有什么好处?哼哼……好处大了去了,比如他跟老丁家那闺女的婚事……”
“你是傻的么?老丁家那闺女再怎么样也不过就是一个女人,可他陈耕在华夏的利益是多大?一旦将来我们确认了他是故意危言耸听,会对他造成多大的不利影响,你觉得他心里会没有数?”
“这可说不定……”
“说不定?好啊,那你拿出有足够说服力的理由来,这么阴阳怪气的说几句怪话你觉得就能说服大家?”
…………
乱套了!
全都乱套了!
可伴随着讨论的持续深入,在一点上大家却是渐渐的达成了共识:以以往陈耕所展现出来的信用而言,他必然是知道一些什么的。
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同样有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却没有人会说出来的共识:对于大家在这桩婚事上的态度,陈耕是有一些不满的。
此前很多人都不认为陈耕的不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结合陈耕通过这件事所展现出来的态度以及他此前所表示的要进入美国政坛的意向,情况就不一样了——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向自己一方释放出他的态度。
也是在这个时候,小麦克唐纳来了,和小麦克唐纳一起来的,还有德州仪器的高级副总裁罗素。
因为这个时间点很巧妙,也可能是出于向陈耕示好的考虑,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环节的安排上,陈耕能够感觉到明显的不一样,要说是那些地方不一样,具体的一下子也说不上来,但就是让你不一样了。
比如此前这次去拜访东航。
说起拜访东航,其实在上次在拜访国航之前,陈耕就特意给东航的领导打了个电话,说过些日子小麦克唐纳先生就会来华夏,届时他会与小麦克唐纳一起去拜访。
东航方面自然是知道陈耕去拜访国航这件事的,如果没有陈耕的这通电话,东航自然会不高兴:我们这么支持你们,你陈耕连主动过来一下、表示一下都懒得动?是不是有点过于目中无人了?
———————————
ps:兄弟们不好意思,请稍等几分钟。
因为这个时间点很巧妙,也可能是出于向陈耕示好的考虑,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环节的安排上,陈耕能够感觉到明显的不一样,要说是那些地方不一样,具体的一下子也说不上来,但就是让你不一样了。
比如此前这次去拜访东航。
说起拜访东航,其实在上次在拜访国航之前,陈耕就特意给东航的领导打了个电话,说过些日子小麦克唐纳先生就会来华夏,届时他会与小麦克唐纳一起去拜访。
东航方面自然是知道陈耕去拜访国航这件事的,如果没有陈耕的这通电话,东航自然会不高兴:我们这么支持你们,你陈耕连主动过来一下、表示一下都懒得动?是不是有点过于目中无人了?
“华美关系?”陈耕一怔。
现在的华美关系,可谓是降到了两国正式建交以来的最低点,尤其是本届小比尔政府,在对华态度上格外的强硬和敌视,美国政府的多位政要在许多场合上发表了不太好的言论,几年以后我们常用“政冷经热”来形容我们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但1994年的华美关系是“政治冷,经济也不太热”。
最要命的是现在的苏联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夜,在很多人看来苏联现在遇到的困难只是一时的,但陈耕却知道,苏联大概率撑不过今年了,一旦苏联垮掉,携击垮苏联余威的美国将会更加的不可一世。
“怎么?有什么不妥吗?”
看着陈耕紧皱的眉头,丁海军觉得陈耕的反应不太对劲:正常情况下,在听到这番话之后,陈耕的反应不应该是热切和激动的吗?他怎么会是这样一副反应?
陈耕没有回答,而是向丁海军问道:“你们对华美关系的未来变化比较看好?”
老丁同志不太理解陈耕为什么会这么问,但还是毫不犹豫的点头:“当然!虽然现在华美关系遇到了一些挫折,但苏联还在,华美关系的根基还在,而且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正在不断提升,去年,我们与美国的贸易总额已经突破了450亿美元,虽然两国的外交和政治关系很未免,但经济之间的往来却是在不断攀升的。”
这里多说一句,原本的1993年,华美贸易总额才堪堪达到320亿美元,因为陈耕的出现,很多情况都不一样了。
陈耕摇摇头:“我和你们的看法刚好相反,就两国的政治和外交关系来说,我认为这两年会很冷,未来的两三年内更冷,甚至有可能发展到出现某种程度的军事对峙的局面,两国关系的转机至少也要到三年后才有机会出现。”
“……”
老丁同志没有说话,但脸上错愕和难以置信的表情却瞒不住人:你小子在唬我吧?
陈耕没有说话,只是迎着老丁同志的目光点了点头:是的,我确确实实就是这么看的。
确定陈耕不是在跟自己开玩笑,再联想到陈耕与本届美国政府的关系,老丁同志的表情严肃了起来:“陈先生,你是不是……知道一些什么?”
事实上,此刻的丁海军心中早已经是惊涛骇浪:如果陈耕不知道了一些什么,他怎么可能如此明确的表示短期内不看好华美关系的向好发展?
再考虑到陈耕与多位美国国会议员、五角大楼的多位高管以及本届小比尔政府核心成员之间都有着良好的私人关系,他知道小比尔政府某些对华策略的事情,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这么说倒也没错……”见丁海军盯着自己,陈耕摆摆手:“老丁,你别问,我能给你说到这个程度已经是极限了,如果你们相信我就最好‘过冬’的准备,当然,如果你们更加相信自己的战略判断,也没关系,我完全能够理解。”
“……”
丁海军不说话了,与此同时他的脑子开始飞快的转动起来:陈耕到底知道些什么?美国政府到底要做些什么损害华美关系的事?陈耕为什么又对这一点如此的笃定?又或者,陈耕是受到了小比尔政府的某些指示而故意放出的这个信号?
不怪丁海军想的多,甚至直接怀疑陈耕是否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指使,实在是陈耕透露的这个信息实在是太大、分量太重,甚至将直接影响华夏的一些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利益根本没办法与国家利益相提并论,个人利益也必须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让步。
但问题是,带着这么一个问题回去肯定是不行的,丁海军咬咬牙:“小子,如果你娶了我闺女,你就是我们华夏的女婿了,作为女婿,你既然知道了老丈人家接下来要遇到的困难,那你是不是应该拿出点诚意来?”
“我这诚意还不够?”面对丁海军这番近乎无赖的话,陈耕笑了:“老丁,别老想着从我这里打听些东西出来,实话实说,在不背叛美国利益的前提下,我确实可以再对你们说些什么,但我要问你一句:凭什么?”
“凭……”
只说出了一个字,丁海军就哑口无言。
他明白陈耕的意思了:我为了娶你闺女,已经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接下来到你们表现的时候了。
怎么表现?
当然是看华夏在这件事上的态度。
在知道了陈耕告诉自己的这些事之后,华夏方面当然可以用陈耕想要娶丁若烟这件事来获取更多的利益,但他们必须考虑到一点:一旦真的惹毛了陈耕,甚至引起了陈耕对华夏的敌意,对于华夏是好还是坏?
毕竟,这些年来,华夏在陈耕身上获取的好处太多了,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在可预期的未来,陈耕在华美关系方面必然会贡献越来越大的作用,而相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一个女人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哪怕这个女人是华夏外交系统二把手的亲闺女。
深深的看了陈耕一眼,丁海军点点头:“我会尽快给你一个消息的。”
估计陈耕突然拿出来的这个筹码会让很多人头疼了。
……………………
“什么?
陈耕有小比尔政府的内部消息,认为华美关系还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持续下跌?!”
丁海军带回来的这个消息,震惊了许多人!
毕竟那件事已经过去差不多四年了,时间可以淡化一切,随着华美两国经贸往来的不断加深,很多人、包括高层的一些主要领导都对华美关系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认为虽然现在的华美关系比较冷,但未来一定会再次转暖的。
可丁海军带回来的这个消息,却让很多人都是大吃一惊!在大吃一惊之余,就是激烈的争辩……
“陈耕不会是故意危言耸听吧?”
“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不可能!这对他有什么好处?”
“有什么好处?哼哼……好处大了去了,比如他跟老丁家那闺女的婚事……”
“你是傻的么?老丁家那闺女再怎么样也不过就是一个女人,可他陈耕在华夏的利益是多大?一旦将来我们确认了他是故意危言耸听,会对他造成多大的不利影响,你觉得他心里会没有数?”
“这可说不定……”
“说不定?好啊,那你拿出有足够说服力的理由来,这么阴阳怪气的说几句怪话你觉得就能说服大家?”
…………
乱套了!
全都乱套了!
可伴随着讨论的持续深入,在一点上大家却是渐渐的达成了共识:以以往陈耕所展现出来的信用而言,他必然是知道一些什么的。
在这个共识的基础上,同样有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却没有人会说出来的共识:对于大家在这桩婚事上的态度,陈耕是有一些不满的。
此前很多人都不认为陈耕的不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结合陈耕通过这件事所展现出来的态度以及他此前所表示的要进入美国政坛的意向,情况就不一样了——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向自己一方释放出他的态度。
也是在这个时候,小麦克唐纳来了,和小麦克唐纳一起来的,还有德州仪器的高级副总裁罗素。
因为这个时间点很巧妙,也可能是出于向陈耕示好的考虑,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环节的安排上,陈耕能够感觉到明显的不一样,要说是那些地方不一样,具体的一下子也说不上来,但就是让你不一样了。
比如此前这次去拜访东航。
说起拜访东航,其实在上次在拜访国航之前,陈耕就特意给东航的领导打了个电话,说过些日子小麦克唐纳先生就会来华夏,届时他会与小麦克唐纳一起去拜访。
东航方面自然是知道陈耕去拜访国航这件事的,如果没有陈耕的这通电话,东航自然会不高兴:我们这么支持你们,你陈耕连主动过来一下、表示一下都懒得动?是不是有点过于目中无人了?
———————————
ps:兄弟们不好意思,请稍等几分钟。
因为这个时间点很巧妙,也可能是出于向陈耕示好的考虑,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环节的安排上,陈耕能够感觉到明显的不一样,要说是那些地方不一样,具体的一下子也说不上来,但就是让你不一样了。
比如此前这次去拜访东航。
说起拜访东航,其实在上次在拜访国航之前,陈耕就特意给东航的领导打了个电话,说过些日子小麦克唐纳先生就会来华夏,届时他会与小麦克唐纳一起去拜访。
东航方面自然是知道陈耕去拜访国航这件事的,如果没有陈耕的这通电话,东航自然会不高兴:我们这么支持你们,你陈耕连主动过来一下、表示一下都懒得动?是不是有点过于目中无人了?